2007年起,大商所先后上市了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 (PP),為發展變化中的我國塑料市場提供了風險的“避風港”和價格的“指南針”。從初識期貨工具到熟練套保操作,從參考期貨報價到基差貿易、場外期權創新模式,期現結合成為過去十余年塑料現期貨市場的一大發展趨勢。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PP為代表的塑料產品價格驟跌,一些貿易商開始認識到利用衍生品對沖價格風險的重要性。
2010年之后,大量煤化工企業投產,塑料產業結構深刻調整,此時期貨避險和定價為主流。
2016年以來,受到行業去產能、產能投放增速減緩疊加下游需求回升等影響,大宗商品行情及未來預期不斷走高,塑料產品價格開始震蕩上行。
經歷了價格大起大落,企業更加堅定了利用衍生品市場管理價格的決心。2018年前10月,上述三大塑料期貨法人客戶持倉占比分別為55%、50%和55%,均實現同比增長,產業客戶參與程度不斷提升。
期貨不僅改變了塑料企業避險方式,行業定價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期貨品種的上市和期現商的涌入,現貨銷售定價模式不再局限于上游企業掛牌銷售、競拍、月結等傳統模式,以期貨為基準的基差貿易被市場接受。據了解,目前塑料企業在現貨貿易中采用基差貿易的比例超過70%,金融定價逐漸成為趨勢,推動經營模式“更新換代”。
從長遠來看,塑料產業集中度會逐步增大,企業規模的縱深度、延伸度也會越來越高,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人士表示,隨著期貨市場功能的不斷發揮和制度規則的持續完善,塑料期貨能夠深度服務產業客戶,具備引領促進產業發展的功能,在產融結合趨勢下大有可為。
江蘇普萊克紅梅色母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塑料色母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企業,擁有四十多條專業生產線,年產能3萬余噸,年銷售3億元。2014年以來,紅梅先后從美國、德國引進6套連續密煉生產線,各種配套設備均由國際專業制造商提供。